培育新时代卓越教师—全日制教育硕士
“4334”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

成果报告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成果报告 >> 成果的创新点

成果的创新点

1.确立了“以德为先、全面发展”的教育硕士培养新理念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,而育人是本。人无德不立,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”。本成果紧紧围绕“培养什么样的教育硕士、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硕士”这一核心问题,确立了“以德为先、全面发展”的教育硕士培养新理念。坚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,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硕士培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。对标新时代卓越教师标准,坚持多措并举,多管齐下,通过师德养成、基础强化、实践提升、教研反思,促进教育硕士全面发展。

2.探索了“进阶养成”式教育硕士培养新路径

探索建立了“进阶养成”式培养路径,有效解决了传统培养方式碎片化,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。师德养成上,依托“思政引领(知)+文化涵养(情)+榜样示范(情)+实践淬炼(意)”浸润体系,实现了从师德认知、到师德情感、再到师德意志的层层进阶,进而养成高尚师德的行动自觉(行)。教学实践能力训练上,依托“全程式反思”教学能力提升机制,实现了教学能力从“体验—学习—实操”到“反思—提高—习得”的步步夯实,进而练就扎实的教学实践能力。教研能力培养上,依托“四元赋能”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机制,实现教研能力在“认知(课程保障)、体验(活动历练)—实操(项目提升)—反思(双师指导)”螺旋循环中逐步提高,进而培养高超的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。

3.构建了协同、融合、共促的教育硕士培养新机制

构建了政府、大学、中小学(G-U-S联盟)三方协同,教师教育学院、教育科学学院、专业学院三体协同育人机制。教师教育学院、教育科学学院、专业学院集体开展备课研课、设计课程方案,通过开设差异化、针对性课程,分工实现学科基础的夯实、教育理论的强化。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机制,高质量完成配套教材、教学案例、实习指导手册(教程)编写工作,并推广案例教学。构建“实践—反思/教研—反思”共促机制,通过“在观摩和训练中反思”“在训练和实践中反思”“在实践和教研中反思”,实现教学实践、教学研究共同促进教学反思,强化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,助力自主发展。